- 【精品賞析】和田玉籽料原石
- 正大拍賣2015-10-27
-
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唯一將玉與人性相結合,融會貫通,水乳交融的是中華民族,也唯有中華民族,以玉比人,以玉喻事,以玉寄托理想,直抒情懷。玉石的使用在我國歷史悠久,可以說,玉文化是華夏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光彩奪目的奇葩。和田玉作為“中國玉”中最具代表性的,其歷史更是源遠流長。
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謂五德,即指玉的五個特性。凡具堅韌的質地,晶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組織,舒揚致遠的聲音的美石,都被認為是玉,而新疆和田出產的和田玉是中國玉文化史上光彩熠熠的常青樹。和田玉以蘊量最富,色澤最艷,品質最優,價格最昂,成為中國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來源,歷代皇室都愛用和田玉器。
和田籽玉原石 327號拍品
說明:原石為和田玉獨籽,形態天然,呈隨形狀,毫無棱角,圓潤光滑,觸感極舒適;表面灑金皮與秋梨皮相間分布,韻味無窮;內部肉質緊密均勻,白若凝脂,十分稀有,具極大的收藏價值。
根據和田玉產出的環境不同,方式不同,一般可分為山料、山流水和籽料:山料產于山上的原生礦床,沒有經過搬運作用,因此它的塊度大小不一,而且棱角分明,表面不平整,質量上不如籽玉那般細膩;山流水是由原生礦石風化剝落后,再由河水搬運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后來被采玉人發現并將其形象地命名為“山流水”,其質地介于山料和籽料之間;籽料,人們也常常稱之為“籽玉”,是山上的原生礦石經風蝕剝落后被河水搬運到河流中、下游,分布于河流兩側灘地中。由于經過了長期的搬運、沖刷使得棱角被磨圓,形狀就好似鵝卵一樣,結構松散的地方慢慢被磨落,留下的是質地堅硬的核心部分,是質地最優良的和田玉料。籽料外表常分布著一層褐紅色或褐黃色皮,形態各樣深淺有別,這是籽料身份的一個象征,也為籽料作品的創作提供了更豐富的構思空間。

和田籽玉原石 328號拍品
說明:此和田玉籽料原石,產自新疆和田玉龍喀什河,長距離的河水搬運和碰撞,使此石呈現天然圓潤的狀態;肉質極其緊密,潤如肌膚,白若凝脂,十分罕見;此石有兩處斷口,斷口呈現出的油脂光澤,令人欣喜,在和田玉資源不斷枯竭的當下,能收藏如此頂級和田羊脂白玉原石,實乃幸事!
籽料僅產自我國新疆和田,產量極少,產于河流中或河床上,是雪融水從山上沖刷攜帶下來的,由于長距離的搬運磨蝕,表面圓滑,形如鵝卵。籽玉質地細膩少裂,光澤油潤,透明度高,往往帶皮。籽玉外表分布的色皮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皮色深淺各異,有光白仔、虎皮仔、秋梨皮仔等。從皮色可以看出籽玉的質量,同種質量的籽玉,如帶有秋梨皮色,價值更高。另有青白仔、蔥白仔、青玉仔等有色籽料,內中的玉色雖不白但質地上佳。

和田籽玉原石 330號拍品
說明::此和田玉籽料原石,產自新疆和田玉龍喀什河,長距離的河水搬運和碰撞,使此石呈現天然圓潤的狀態;肉質極其緊密,潤如肌膚,白若凝脂,體量碩大,十分罕見;在和田玉資源不斷枯竭的當下,此原石升值空間巨大,自身價值不可估量。
自古以來,凡玩玉藏玉之人,無不對和田籽玉情有獨鐘。這不僅因為它有比山料更為細膩潤澤的玉質,還因為它獨特的歲月沁染成的色彩斑斕的外皮。籽玉之所以受人青睞,一是因為其皮色喜慶,可以增強玉器的動感;二是因為玉的質量很好。對于籽玉來說,色之“俏”是“天地造化”,而工之“巧”則是“人之靈氣”,二者結合豈不是成就了絕妙的俏色佳作。俏色玉器制作,在悠久的中國玉器史中是一個頗富有文化底蘊的篇章,利用有色的皮巧思琢制的各種玉器,別富情趣。
棗紅皮和田籽玉原石 329號拍品
說明:此和田玉原石,大小適中,形態渾圓,毫無棱角,盈掌而握極為舒適,通體棗紅皮色,紅艷美麗,十分罕見,皮色稍淺處細膩的肉質若隱若現,稍加雕琢必是和田玉雕珍品,亦可收藏把玩。
籽料雖多以小塊者居多,但質地細膩少裂,光澤油潤,而且產出極少,不足和田玉總產量的千分之一,故而是和田玉中最為名貴的一種。這種珍貴的資源經過人們幾千年的不斷開采,地表資源已近枯竭,再加上和田玉的生長周期長達數千萬甚至幾億年,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因此也成了收藏家們關注的焦點。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