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被視為“外星來客”的和田玉籽玉玉王,其重達146公斤,震撼人心,見所未見,在自然環境下生成體量如此之巨,品質如此之高的和田玉籽玉,令人咋舌,莫不是“外星來客”?
南京正大拍賣在2015年5月31號的拍賣中,一件被視為“外星來客”的和田玉籽料原石,其重達146公斤,以1.2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轟動了整個藝術品市場。
▲1.2億 和田玉籽料原石
這件堪稱“一代玉王”的超級和田玉籽料原石,是整個江蘇拍賣市場中唯一一件價值過億的玉石拍品,在全國的拍賣市場上也尚屬首個。
“烤鴨”玉王
此和田玉籽料原石產自新疆玉龍喀什河,白若羊脂,體量之巨,曠世罕見。
▲和田玉籽料原石
經喀什河水的洗禮使其棱角圓潤、玉質緊密,顏色白凈油膩,溫潤凝結媲美羊脂,需經過近億年的時間,才能演化出來。
表皮為褐色,表面是鐵質物質,皮色艷麗,分布了田玉籽料特有的“月牙紋”,里面玉色白凈油膩,至少可以達到一級白甚至羊脂白。
其形態宛如一只碩大的“烤鴨”,剛剛端上餐桌、被烤得外酥里嫩,皮色焦黃,在燈光下仿佛正“嗞嗞地”冒著油光。
1980年和田玉籽料的價格每公斤約為100元,2008年已經飛漲至150萬元以上,現在頂級和田玉籽料一克已經在數萬元左右了。
由于經過近千年的采掘,目前新疆和田玉籽料資源已瀕臨枯竭,籽料原石十分難得,如此體量、品質的原石在業內更是極為罕見。
這個重達146公斤的和田玉籽料原石,因為其重量和質地的絕無僅有,1.2億成交,堪為當之無愧的“玉王”。
從未現世的原因
此件和田玉籽玉已經超出了博物館級別,莫說在市面上無法見到如此珍寶,即使在各大博物館中也絕無僅有。
玉王從未現世的原因不僅是因為此類和田籽玉存世量稀少,更因為其中存在許多“門道”。
首先,此類高品質高價格的和田籽玉,通常在各個渠道中進行交易,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市面上難以看到。
其次,此類和田玉籽料原石因其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即使在渠道中交易,賣方也一定會要求驗資,如果買方沒有經濟實力,賣方絕對不會承擔如此之大的風險,將籽玉原石公之于眾。
就如同此件和田玉籽玉玉王其市場估價為一億兩千萬至兩億之間,驗資數目也必須在此范圍之內,數額之巨令人瞠目。
第三,在大宗和田玉交易中,一般都要求有一定社會背景及經濟實力的第三方作為擔保人,在沒有擔保的情況下,籽玉也難以揭開面紗。
最后,交易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安保問題,和田籽玉畢竟重量體積有限,而其價格無限,所以在交易過程中極易發生盜搶、掉包事件。
對此買賣雙方都將在隱秘且安全的范圍內進行,賣方是絕對不會允許玉石脫離自己的視線及掌控之中,這也是此類高品質高價值和田籽玉極少現世的原因之一。
黃金有價玉無價
于闐采玉人,淘玉出玉河;秋時河水涸,撈得璆琳多;曲躬逐逐求,寧慮涉寒波。玉不自言人盡知,那曾隔璞待識之,卞和三獻刖兩足,審然天下應無玉。
這是乾隆帝對和田玉的贊賞。
在和田玉雕器皿件中,以乾隆時期的宮廷玉器為一巔峰,乾隆年間也是紫禁城宮廷玉器最繁榮昌盛的時期。
▲清乾隆 白玉刻詩碗 通高5.8cm,口徑13.9cm,足徑6.7cm
乾隆皇帝被后人稱為玉癡,甚至是為他的兒子起名都嵌入了玉的元素。我們所熟知的五阿哥永琪以及后來的嘉慶皇帝永琰名字中都帶有一玉字(琪、琰為斜玉旁)。
▲清乾隆 白玉仙人杯 高9.3cm,長18.5cm,口徑11.5cm
故宮博物院現藏玉共計30311件。藏品中清代作品20000多件,并且大部分制作于乾隆時期,當時每年至少會有四千斤左右的玉石從萬里之外的新疆和田送到京城,多時還能達到一萬多斤。
▲清 青玉雙連尊 高27.4cm,長26cm,寬13.5cm
▲清宮舊藏 青玉竹節杯 高10.5cm,口徑7.5-3.9cm
充足的玉料使宮廷開始大規模地生產玉器。上之所好,下必流行,藏玉賞玉在宮廷內外成為時尚。
現在故宮各個宮殿陳設的藝術品中,玉器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它們既是生活用品,也是最主要的裝飾品。其中來自新疆的和田玉又占了多數。
▲清宮舊藏 青玉甪端 高12.5cm,長19cm,寬8cm
自古以來人們極為重視和田玉,將玉象征君子品德,亦抒發世俗情感。在古代,帝王將相才有資格佩上等和田玉。
▲清宮舊藏 明晚期 玉組佩 通長53.6cm
考古證實,帝王之璽多以和田玉為材,各地博物館中,每一件和田玉的歷代文物都被奉為“國寶”。自古道,“黃金有價玉無價”。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崇尚玉器的傳統,具有豐富的玉文化體系,這一點對自古以來聲名顯赫的和田玉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清宮舊藏 玉九螭璧 直徑20.4cm,孔徑5.8cm,厚2cm
隨著和田玉籽料開采難度的加大,以及對河床保護的需要導致開采量的減少,和田玉的價格一路攀升。而投資者的投機心理,也加速著和田玉的升值。
十年暴漲1000倍
央視經濟半小時“瘋狂的石頭”專題報道稱,10年的時間,和田玉的價格暴漲了1000多倍,這絕不是在開玩笑。
比如去年一個和田玉雕香爐可謂是賺足了眼球,賣了6800萬:
和田玉籽料饕餮紋玉香爐供器
SIZE:最大直徑17.8*高度11.8cm
克重:1330g
作者:馬慶華
南京正大 成交價:68,000,000 RMB
備注:
作者馬慶華乃中國玉器鑒賞界泰斗——原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先生首肯的玉雕大師,被譽為中國和田玉雕界“無冕之王”。
一件藝術品的名字里隱藏者它本身的全部基因密碼,如果看一件作品不知從何看起,那就先看它的名字。我們試看此件玉香爐的全名——
和田玉籽料饕餮紋玉香爐供器
標準的“材質+特征+器形/制式”的中文復合詞結構,所有的文物及藝術品命名全部套用于此。
我們先從最開始的材質——和田玉籽料說起。應該說,單是“和田玉籽料”這一個材質的定位就已經把此件作品從眾多所謂的和田玉雕中分離出來,就像黃花梨在古典家具中的地位一樣,這可以說是一張拍場的通行證,暢通無阻。
注意我們這里說的是和田玉籽料,并非廣義上包含山料和山流水料的和田玉。
山料很好理解,就是從山里開采出的石料。山流水料便是山料伴隨雨水、泥石流、山崩等自然現象由山上順流而下的和田玉料。
而和田玉籽料僅存于新疆和田玉龍喀什河河床中,山上的玉石經過自然的侵蝕,剝落后被流水搬運至河流中,經過流水成千上萬年的沖刷剝蝕和水中的自然滾動磨礪,去粗取精,留下料質最細膩結實的部分。
和田玉籽料相比于山料和山流水料的溫潤度、密度以及結構都要上乘千百倍,是最為珍貴的和田玉原石。
而這件和田玉籽料饕餮紋玉香爐供器,通身以和田白玉籽料雕琢而成,造型威儀端莊,用如此之大的和田白玉籽料切割琢磨,玉質溫潤似羊脂,通體潔白無結構,無瑕無疵,稱得上是曠世罕見。
古人曰:玉不琢,不成器。除了頂級溫潤的玉質之外,其雕刻技法更是奠定其獨步當今的重要因素。上面我們說過了和田玉籽料的材質,我們就再來談一談本件玉香爐的工藝成就。
別的先不談,就單說這件玉香爐的拋光工藝,完全采用了最傳統的拋光手法,直接承襲清宮造辦處的做工,古樸雅致。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現在國內玉雕界幾乎很少能夠看到一件當代玉雕藝術品能展現出最頂級清宮力作的氣質來,這樣的水準和審美意趣,幾乎是難以復制的。
一件玉雕的水準,看里面的掏膛絕對是一個最重要的衡量標準之一。這件作品的掏膛之規整、干凈利落,絕對不亞于當年全盛時期最頂尖的“乾隆工”,反復欣賞,令人贊嘆。不見實物,真的難以體會出大師重現超級乾隆工的精湛工藝來。
作品直接承襲清宮做法,準確的說屬于宮廷玉雕器皿件,不管是工藝還是造型、氣韻,都給人一種古樸大氣、端莊雅致的觀感。
香爐在仿古工藝上又真正做到了完全的原汁原味。
下面我么可以再談一談這件玉香爐的造型和紋飾。
這件香爐通過精心構思設計,將細膩瑩潤的大塊和田白玉籽料雕琢成香爐,古樸穹勁,飽滿肥厚,鼓腹圈足,爐身淺浮雕饕餮紋,面色威嚴,惟妙惟肖;爐兩側雙耳各為一螭龍,雕琢生動有趣;底部三獅足,敦實有力。
饕餮紋、螭龍紋,這都是從上古開始便流行的傳統式樣。螭龍我們很熟悉了,古典家具上常用來作為裝飾性圖案,而饕餮紋則常見于青銅器之上,古樸典雅,體現出一種中華民族最原始的自然崇拜。
青銅器多為祭祀祈福之用,饕餮紋刻于其上威嚴莊重,給人以神秘的力量之感,此件玉香爐移用饕餮與此可見作為供器對神佛的虔誠之心。
談完以上這幾點,我們或許可以理出一個頭緒,和田玉籽料本身的價值、歷史的傳承與淵源、工藝的精湛和獨特,紋飾與器形的傳承綜合起來構成了本件玉香爐6800萬的價值。
您覺得馬慶華大師這件玉香爐賣了6800萬還貴嗎?
瘋狂的石頭
近年來,人們都是十分看好玉器市場的,而且隨著和田玉市場的發展,以及大量的玉礦被限采,未來和田玉依然有比較大的上漲空間,作為玉中之王的和田玉,無疑是收藏投資的最優選擇。
在和田玉市場我們看到一種怪現狀,一邊是原料緊缺導致和田玉價格瘋狂上漲,另外一邊又見和田玉鋪天蓋地出現在市場中。
這讓不少打算購買的消費者產生了疑惑:
不是說和田玉稀少、價格昂貴嗎?
為什么現在市場上的和田玉隨處可見?
又是什么原因讓市場上涌入那么多和田玉?
什么的樣的和田玉又最值得大家購買?
和田玉籽料按級別分為收藏料、優質加工料和普通加工料。同等重量的新疆和田玉,因質地等級不同,價格相差很大,有的甚至相差幾十倍。
同等級別的籽玉價格是山料的6-10倍,而市場上常以昆侖山料或俄料,充當和田籽料出售,其特征是色白無靈性,密度和油質感均比不上和田籽料。
另外還有兩種市場上常見的種類需要注意,一是青海料,其通透,蘊含水線;另一為韓料,其色澤泛黃,內部為“雪花狀”結構。
而真正的和田料,其密度高,溫潤具有油性脂份,不透光,內部結構多為毛氈狀,籽料通常表皮具有“月牙紋”。
按照和田玉等級來說,籽料最為貴重,山流水次之,山料又次之。
雕刻及工藝也是和田玉收藏的重要因素。其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狀決定的,其比例權衡要適當,雕刻類型以具有美好寓意,俏色巧雕或玉雕大師個人明顯風格為佳。
凡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的都是藝術美的表現,反映了豐富的收藏價值。反之工藝差,藝術低劣,一味仿古的作品,其價值就遜色得多。
- END -
往期回顧
家具之最:1.5億成交!這件小葉紫檀憑什么這么貴? | 經典
聲明:公眾號文章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搜集,由于網絡素材來源不明,除公眾號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后臺授權。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